拥抱工作”揭示了当今劳动力市场的哪些特征

Freepik
如果说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教会了我们什么,那就是:几乎所有事情都带着悖论。以“抱岗”(job hugging)为例,这个词常用来形容员工拼命抓住自己的职位不放。它提醒我们,高留任率并不总是好迹象。
乍一看,这似乎让雇主松了一口气。“跳槽潮”已经逆转,人们开始选择留下来。但许多人留下,并不是因为热情或使命感,而是因为害怕裁员、担心 AI 的冲击,以及机会越来越少。
焦虑正在取代雄心。为了求稳,员工避免任何可能引来不必要关注的行为。对于雇主而言,危险来自这种“安于现状”的隐藏成本。失去人才的风险,正在被一个更复杂的问题取代:如何应对“被困住的员工”。
对领导者来说,这一刻应该成为警钟。我们需要问:他们为什么留下?是被支持与激励着,还是只是等待更好的选择?在太多组织中,忠诚常常在消失之前都难以被看见。
默认忠诚
把“在场”误认为忠诚,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。员工可能准时出现、按时交付,却依然对工作毫无归属感。在“抱岗”时代,这种感觉被进一步放大。
Glassdoor 的数据显示,2024 年最后一个季度(这一趋势开始显著升温的时期),65% 的员工觉得自己被“困”在当前职位。在市场选择变少的情况下,留在同一个岗位上可能引发一种职场版的“幽闭感”——一种悄悄耗尽动力、侵蚀公司文化的情绪。
今天,雇主面临的挑战不仅是留住员工,而是点燃他们。
残酷的事实是,许多组织已经习惯了“被动忠诚”。我们沉浸在高留任率的安全感里,却没有问过这种留任意味着什么。我们赞美稳定,哪怕它背后是一片沉默。我们表扬承诺,哪怕它源于恐惧。
但恐惧不仅让人留下,也决定了人“怎么留下”。当忠诚变成求生本能,好奇心就开始消退。人们不再扩展边界,只是努力守住现状。
进步的悖论
谈到“抱岗”,最终还是绕不开一个字:价值感。在科技重塑工作的时代,员工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——常常通过加班或避免犯错。讽刺的是,他们却逃避领导者要求他们掌握、以保持未来竞争力的工具。
这是一种安静的悖论。许多人明白 AI 能让工作更快、更聪明,但他们害怕掌握它会让自己变得“可替代”。于是,他们选择退缩——和抱岗背后的自我保护本能如出一辙。
问题不仅在技术,也在节奏。变化的速度已经超过人们适应的能力。经济不稳定,即便是领导者也在努力维持镇定,同时面对自己的不确定感。人人都在奔跑,却没人觉得自己领先。
在这种环境下,抓住熟悉的东西比迈向未来更安全。这正是抱岗的核心。
也许,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让“好奇比服从更安全”的文化。因为进步,只有在愿意相信它的人身上才能扎根。
反思的时刻
当脚下的地面不稳时,我们都会本能地更紧地抓住某些东西。这是人之常情。
但这种本能可以理解,却不能让我们停留太久。抓得越紧,我们的世界就越小。成长往往始于看清恐惧想要保护的到底是什么——以及它是否仍然适合现在的我们。
领导者也在这一画面之中。看着停滞的团队,我们很容易忘记,他们可能正在反映公司自身的焦虑。我们塑造的文化,往往映照着我们的状态。如果希望人们有勇气前进,就必须让“尝试”变得安全。
虽然没有快速解决方案,但必须为“信任”留出更多空间。
对领导者来说,这意味着为坦诚对话创造环境——让人们能在没有评判的情况下表达不安。稳定的沟通、明确的方向和真诚的认可,都能让团队感受到支持,而不仅是管理。
对员工而言,这意味着愿意与信任相互回应。保持好奇、主动寻求反馈、尝试小步成长,都是维持动力的方式。等待“完美时机”,只会让每个人都更停滞。
归根结底,支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。或许,现在最重要的事,就是重新点燃那份共同的目标感。
安吉(Anggie)是 Leaderonomics 的英文编辑,内容创作是她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她的工作搭档永远少不了一杯热腾腾的绿茶或冰拿铁。





